世界現代化的進程,從一定意義上說是人類知識革命的產物,離不開教育的積淀、科技的突破、人才的支撐?;仡櫄v史,西歐資本主義國家之所以最早進入現代化,與其興辦一批著名大學、集聚一批一流科學家、產生一批重要科技成果是分不開的??梢哉f,現代化強國,必定是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正是基于對教育、科技、人才重要作用的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在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始終高度重視發展教育、科技、人才事業,提出了“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等重大論斷,作出了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重大部署,為中國的現代化事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長遠之策必須靠教育、科技、人才。這是歷史發展的結論,更是面向未來的必然。黨的二十大報告站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把教育、科技、人才作為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擺在極為重要的位置,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作出專章部署,提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目標任務,著力夯實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教育優先發展
教育作為人類特有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在古今中外傳承文明和知識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我國古代來看,無論是春秋戰國時期孔子門下三千弟子、第一所官辦學校稷下學宮,還是從隋代開始的科舉考試、始建于元代的北京國子監,都是中華民族重教尚學的重要體現。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是如此。比如古希臘先哲交流思想的柏拉圖學園、古印度佛陀講經的鹿野苑、古埃及王室和貴族學習的宮廷學校,這些都是早期文明重視教育的生動例證。
世界進入近代以后,教育發展與社會進步、國家強盛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一般來說,一個國家成為高等教育中心與科學中心的時間大致是重疊的,進而兩者相互作用、相輔相成,促進國家實力快速增長。比如,意大利成為16世紀的世界科學活動中心就源于中世紀大學的勃興,意大利是當時歐洲大學最多的地方,為其成為世界科學活動中心奠定了基礎,也為其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德國成為近代科學活動中心,也得益于德國大學的教育改革和發展,從而吸引了世界上最優秀的學者和學生,有力促進了德國的統一和崛起。這也啟示我們,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只有把教育搞上去,培養出高素質人才,才能從根本上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
教育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項基礎性事業,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地位,作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決策,推動新時代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據測算,我國目前的教育強國指數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進步最快的國家。這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是完全正確的。但也要看到,我國離教育強國仍有一定差距,“錢學森之問”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辦好有利于現代化建設的教育,不僅涉及教育質量的提高、優質資源的均衡,而且涉及教育理念的更新、社會觀念的轉變。
![]() |
版權聲明:呼倫貝爾擔保網為開放性信息平臺,為非營利性站點,所有信息及資源均是網上搜集或作交流學習之用,任何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則產生一切后果將由您自己承擔!本站僅提供一個參考學習的環境,將不對任何信息負法律責任。除部分原創作品外,本站不享有版權,如果您發現有部分信息侵害了您的版權,請速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48小時內刪除。 |
蒙公網安備 15070202000375號